找到相关内容5181篇,用时6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该怎么修

    论》云:“性即是即是佛,佛即是道,道即是禅。”。既然即道,即佛,人们只要放下一切的分别妄想,放下一切的执著,不被一切的虚妄相所迷所转,回到如如不动心之中,即是回天...各种贪求和分别妄想,理不求自得,不揩明,身体自然安泰,阴阳自然平和,五气自然朝元。 大家认、修心,再学会《性理健身法》——心调自身的方法,活在世上健康无忧,当下就是活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133694785.html
  • 不会结冰的河流

    得闻佛法而有能够生起虔信,这说明我们是如何福缘具足。佛法的精要是两种菩提,世俗谛的菩提是利他的,而胜义谛菩提是空性—观照。 如果我们观照到困难,这是由于为我的烦恼无明引起的种种盖障所遮蔽,唯有佛法超越的般若智慧可以驱除这些烦恼无明,而这些智慧源自上师的加持力,要得到上师的加持,我们需要如太阳般虔信,而由这虔信我们的慈悲会悠然生起,由对上师的虔信力...

    止贡噶举噶千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5243811.html
  • 般若与微积分

    指的现实本体。他们虽然自发地知道微积分运作的对象是函数,函数的实质是映射。但由于一贯背离从外界找真理的立场,使他们不能由其自发的智力开始发露觉悟的慧力,去捅破最后一张窗户纸,那就是所谓映射的现实本体即 。数学的映射在物理学中叫感应、相互作用或力,在佛学中就叫“”“寂照”“性”。所以映射不仅仅是数学技巧,是数学意义上的实在,而且有其不证明的自觉的现实存在即,此即佛经所谓“吾法以般若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1146437.html
  • 众生是佛

    成就佛果。这是禅宗内在超越的根本体现。   根据慧能的心性论,一切众生都有佛性,一切众生都能成佛,但佛性只是众生成佛的可能性和内在依据,要真正发明佛性,有一个明心见性的瞬间,觉悟的瞬间,也就是...从一般意义上是指没有得到觉悟、不知道佛性、本有智慧的人。这些人因而常常被视作“愚”者一类。从慧能的社会交往面来看,这些人多指处于社会底层者。慧能来自于平民社会,生活于平民中间,关心的也是平民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152663.html
  • 经与窍诀摄要之善说——屠夫真言[华智仁波切]

    何等名为正直行,尽弃一切诸狡诈, 言语本意皆一致,外内二者等一如。 语者即言谈,义者彼实践。 外者身及语,内即。 义邪语正此为内偏外正直, 邪遮正直即为浊世之法规。 尽舍心中之...若内成就摄教法,心调顺即涅槃。 如是取舍轮回涅槃法, 虽具所作善恶之取舍, 然而详细实践要义故, 宣说善恶取舍闻而修。 善乃心分别,恶亦复如是, 善恶非外具,善恶即。 心善身语善,...

    华智仁波切 造论

    窍诀|华智仁波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09155517427.html
  • 印光法师答:为什么说因果是世出世间圣人,平治天下,度脱众生之大权?

    ,唯人召。善恶之报,如影随形。果知此理,则上不怨天,下不尤人。兢兢业业,恐惧修省。格除私欲之物,则本具之正知发现。由兹罔念作狂者,咸得克念作圣矣。此就儒教所说因果,尚有如此之大利益。况佛教人修戒定慧,断贪瞋痴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。初则断尽世间烦惑,了生脱死,超凡入圣。次则渐渐进修,以至真穷惑尽,慧满福圆。彻证,成菩提道。咸皆不出因果之外。故曰,因果者,世出世间圣人,平治天下,度脱众生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因果|世间|法师|圣人|平治天下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8/10/10010030841.html
  • 在骄傲的山上存不住功德的泉水

    呢?所以,我们在平时的为人处事中,一方面要对众生发大菩提,一方面又要把自己看得比任何人都卑贱,从内心深处真实思维利他。在阿底峡尊者的一生中,有三大殊胜窍决:第一是常观;第二是用正知正念来对治;第三是如果这样长期修行就能在心中生起菩提。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中也说:“总之何处行何事,当观何相状,恒发正知及正念,修利他是佛子行。”可以看出,阿底峡尊者和土美仁波切二尊者的意趣是完全相同的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0575071.html
  • 虚云老人说参悟

    虚云老人说参悟 (一)问:经云:理可顿悟。若人信得之理,可称悟否?抑属知解,不名为悟? 答:顿悟断惑亲见,名正见。由闻入信,惑业未脱,名为知解。 (二)问:所谓实悟者,果别有一番境界?...无实义。 (四)问:祖云若人一念顿了,是名为,作何解说? 答:果真明,如伶人登台,一任悲喜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。 (五)问:参话头看起看落,执者为当,真参实学,下手功夫如何? 答:若真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3578337.html
  • 清洗心灵污垢

    别人受表扬比自己强时,就会生起嫉妒,不觉中就会在脸上表现出来,相由心生,不良的心态必然呈现邪恶相。这时就是我们应该警觉的时候,立刻生起正念(万物一体、人我同体)返照,对方就是你的一面镜子,你能...因个子矮,别人都喊他武大郎,当记者问他武大郎是什么意思时,他说我不知道,因为他从来就不知道有武大郎这个人物。这个例子就能说明:你没有这个不良东西,绝对不会在意别人说什么,只有自己心中有不知、不见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73080301.html
  • 怎样作一个学佛的“成功人士”?

    不能利益和滋养,只能像那些营养丰富的美食一样被“腹泻”掉;如果心灵快乐、宁静、安详、仁慈,则外境的财富、事业、地位和名声等即使很一般,也能利益和滋养我们的心灵。   所以,外境的财富、事业、地位和名声等能否利益和滋养,完全依赖于心灵自己对外境的“消化能力”,这种“消化能力”就是看待外境的态度和思想。   如果一个人整天忙忙碌碌,致力于为自己准备着各种各样的精美食物,但对自己肠胃消化...

    明如居士

    |学佛|修行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12100932234.html